10月強需求疊加弱預期,角鋼、槽鋼、工字鋼等鋼價漲幅有限。國慶節后,下游需求全面恢復,需求表現較為旺盛,10月后三周五大品種消費周均值為1178萬噸,較9月增加75萬噸/周,10月后三周五大品種平均去庫114萬噸,遠快于去年同期水平。在如此高需求和降庫速率的情況下,黑色價格并沒有取得非常好的表現,僅呈現小幅上漲的態勢。截止10月30日,普鋼價格指數為4081元/噸,較9月末上漲2.2%;螺紋鋼價格指數為3880元/噸,較9月末上漲2.7%;熱卷價格指數為3934元/噸,較9月末上漲2.1%;冷軋價格指數為4774元/噸,較9月末上漲2.7%;中厚板價格指數為3936元/噸,較9月末上漲0.5%。過去月內平均去庫100萬噸/周以上時的鋼價表現為:2018年4月上漲5.6%、2019年4月上漲3.4%、2020年5月上漲6%。10月鋼價漲幅相對較小的原因在于弱預期的壓制,前期市場認為今年可能是冷冬,進入11月鋼材需求將開始大幅下滑,并且鋼材仍是高產量、高庫存的格局,一旦進入冬季或者冬儲,將給市場帶來很大壓力,從而引起鋼價的一輪回調。
從實際情況來看,前期的弱預期在逐步被證偽或者存在誤判。其一、進入11月,氣溫并沒有出現驟降,冷冬并未出現,目前的氣候條件仍然非常適合施工,并且今年春節時間晚,11月仍是非常好的施工時間窗口;其二、隨著前期投資項目的逐漸落地,建筑業進入年末趕工期,鋼材需求仍然保持強大韌性,鋼材庫存仍然以驚人的速度在下降,市場已經開始出現缺規格的現象;其三、在貨幣充裕的情況下,所謂的“高庫存”不是影響鋼價變動方向的絕對因素,從目前的了解的情況來看,產業鏈上下游的資金都相對較為寬松,且資金利息較低,雖然庫存水平大多比往年高,但資金壓力并不大,這就會明顯增強市場的抗跌性,9月份預期落空并未出現深跌就是很好的證明。
2017-2020年四年間11月份有三年出現上漲行情,11月已經不能用傳統淡季思維來看待,雖然北方需求會有一些下滑,但北方占比較小且占比逐年下降,影響十分有限,需求主要靠南方拉動。
市場從前期的弱預期壓制回歸到強現實驅動,期現貨均出現大幅上漲,11月9日單日現貨價格漲幅超過100元/噸,現貨價格連創年內新高,期螺主力一度接近3900,市場成交十分火爆,建材成交量超30萬噸,這個水平在旺季時也不多見,市場情緒也充分點燃。而鋼材的上漲而明顯帶動了原材料的上漲,產業鏈形成正反饋,前期市場認為,如果11月鋼價下跌導致鋼廠減產,拖累原料需求,因此原料價格前期也受到壓制。近期焦炭漲幅較大,主要原因在于山西焦化去產能的持續推進,低庫存下,焦炭供應偏緊。今年焦企定價策略步步為營,近幾個月以來每次調價50元/噸,這種策略使得鋼廠更容易接受,不至于遭到鋼廠的強行打壓。
角鋼、槽鋼、工字鋼等鋼價上漲行情還能持續多久?在市場運行邏輯發生重大轉變的情況下,市場下一個壓力點在于什么時候開始累庫存,目前行情和2017年11月份趕工期和2019年11月暖冬行情有很多相似之處,從過去兩次情況來看,角鋼、槽鋼、工字鋼等鋼價的轉折點多發生在累庫前一周。以目前情況來看,11月份總體天氣較好,累庫的時間點至少在12月初甚至12月中旬,那么鋼價預計在11月底出現拐點。
對未來黑色策略的思考。從成本+利潤定價角度來看,在目前高需求和庫存快速去化的情況下,高成本工藝電爐利潤至少在300-500元/噸才顯合理,而當前電爐利潤在300元/噸左右,這意味著鋼價可能還有200元/噸的上漲空間,現貨資源多的可以逐步兌現利潤,資源少的還可以繼續持有,注意及時止盈。從未來冬儲可能出現的情況來看,雖然很多人認為今年貿易商冬儲的意愿會非常低,從而導致貿易商的冬儲成本較往年有大幅度的下移。但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出現,一方面,五中全會在繼續強調“六保”和“六穩”的重要性,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仍將保持積極態勢,資金方面依舊相對比較寬裕,這有利于冬儲;另一方面,市場也認識到短期需求的強大韌性,這對價格是非常強的支撐;再者,鋼廠總有辦法讓貿易商去接貨,如這兩年開始流行的保價政策。筆者認為今年貿易商冬儲成本不會很低,預計在電爐成本略微偏下的位置,主流區間3500-3700元/噸,關注冬儲定價帶來的階段性交易機會。